年报解读提问2024:蓝晓科技

发表时间: 2025-02-26 03:11:13 作者: 其它产品

  蓝晓主业是做吸附材料及其配套装置,凡有必要进行分离、纯化的行业都需要吸附材料。当下,公司客户广泛分布在金属资源、生命科学、水处理与超纯化、食品加工、节能环保、化工与催化,大部分下游客户都处在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吸附材料作为必需的耗材,下游持续需求旺盛

  金属资源最重要的包含提锂、镍、钴、镓等,主要收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蒸蒸日上,实际上蓝晓科技被选入我的自选股,当时也是被公司的两个提锂大项目大合同吸引过来的;生命科学主要是生物制药,单抗、双抗、ADC、疫苗、胰岛素、mRNA 等核酸药物、融合蛋白、 白蛋白、GLP-1 类似物、多肽、肝素、质粒、病毒、AAV、VLP 等,也都是最近大火的行业,很多属于全球收入TOP10的药品;水处理与超纯化主要受益于国内高端净水器、半导体和核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下业多,公司身上的概念也多,概念板块包括新能源、锂电池、盐湖提锂、减肥药GLP-1、工业等等。

  我愿意把蓝晓科技称作平台型公司,是因为吸附分离可以看作一种平台型技术,无论在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底层技术很大程度上都是相通的,公司的技术能力具备很强的迁移性和复用性。平台型公司的特点是越大成本优势越大,越大越容易更大,好似滚雪球,越大越好滚。

  二、蓝晓科技持续进行技术创新,突破国外公司垄断,进行国产替代,并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前面说公司的下游客户多处在行业快速增长期,说明增量市场大。

  从全球吸附分离材料产能分布情况去看,境外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 53%,其中美国陶氏化 学、德国朗盛、英国漂莱特、日本三菱化学、住友化学等跨国企业的产能合计占全球的 46%, 境内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 47%,之前国内产能偏低端。近年来,以蓝晓科技为首的中国公司,正在奋起直追,一点点蚕食掉外企的存量市场。

  供给侧,国际型大公司业务模式缺乏创新,加上脱钩断链的地理政治学冲突,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带来部分垄断产业的技术安全性问题,为高端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国产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这可能也是高董事长能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桌的重要原因。此外,公司产品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国外市场也在迅速增加,海外业务持续增长。

  基于公司的23年年报以及24年半年报和季报,从财务角度,我想说几点突出印象。

  一、业绩表现优异。上市以来,公司收入和利润几乎连年高增长,只有20年一次下跌。

  四项费用率(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控制在低位,财务费用后面会提到,因为其保守风格,财务费用就没有甚至为负(实际为收入)。

  如果说,财务上有啥瑕疵,就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偏高,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天数也高于同行业。这样的一个问题猜测多半和提锂大项目有关,这里面还搅合这一个合同负债,24Q3季报上合同负债8.5亿、存货11.2亿元、应收账款7.5亿元,公司产出的产品/装置,确认收入前,在账上就是存货,提前收到的钱就是合同负债,确认收入后,如果收入没全拿到,差额就是应收账款,若公司正直,没什么故意隐瞒,这三者从金额上看,基本良性。

  另外,提锂大项目也留下一些遗留问题,比如,锦泰项目2亿元应收转为4%股权,青海锦泰钾肥多次亏损,这部分股权现在账面价值1.76亿元,未来资产不减值甚至希望增值就需要看锦泰能不能稳定盈利。

  二、财务风格保守。蓝晓科技几乎从不向银行借钱,除了19年和23年发过两次可转债,分别融资3.4亿元(已转股退市)和5.46亿元,账上就没有有息负债。同时,公司的货币资金持续保持高位。我说蓝晓的财务保守,一种原因是说,账上有钱,为了扩大生产,仍然发债融资;另一方面,公司只通过可转债借钱,不去银行借,可转债利息低,并且,大概率到期转股不用还钱。

  这里一直有个小问题,蓝晓的货币资金里面有很大笔是外币,24Q3公司账上货币资金18.4亿元,其中,外币资金占了13亿,以公司现在存在的国外业务规模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外币,不知道是出于理财还是什么考虑。

  另外,作为一名资深韭菜,外行指挥内行来说,我觉得蓝晓不应该这么讨厌向银行借钱,更不应该进行股权融资,绝对不能以为发股票没成本,新股票是会稀释老股东股权,以公司的发展前途,股权融资的成本肯定比银行贷款高。2019年上的第一批蓝晓转债,最后是以19.04转股的,看看现在股价,经历了大调整也还有50,虽然,现在这批转债蓝晓转2转股价60,好像很高,如果后面拉长时间周期一定不算个啥。

  一、预计基本仓继续维持高增长。24年中报,公司基本仓收入增长31%,虽然,24Q3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速下滑,应该主要受提锂项目影响,基本仓预计下半年还能维持30%左右增速,这块收入增长应该也是公司股价的压舱石,不容有失。

  二、盐湖提锂收入是个大变量。23年盐湖提锂收入5.2亿元,收入占比20%,同比增长80%,贡献了大部分业绩增长,而24年中报,盐湖提锂收入只有0.99亿元,仍然同比增长8%,说明盐湖提锂收入主要在下半年确认收入,前面提过这块的收入确认有操作空间,公司既可以平滑业绩,也可以平衡应收、存货、合同负债的分配。只不过,面对去年Q4的高基数,今年Q4是不是还能玩得转,还是未知,不过,预计公司24全年收入/利润,应该还能维持20%以上增长,如果低于20%,股价应该也难有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