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献血日 输血前您应当知道的事

发表时间: 2024-12-20 09:10:05 作者: 试剂盒

  2024年6月14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献血日”,今年世界献血日的口号为“感谢您,献血者”。献血是在为生命“供油”,输血是在为生命“加油”。

  输血作为一种挽救生命的治疗措施,也是一项小的“移植手术”,在接受这份“生命礼物”之前,有必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

  在此,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医学检验科专家为您介绍输血前那些必要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交叉配血试验和抗体筛查):

  血常规的主要参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小板的数量、白细胞的数量,是用来判断要不要输注血液制品和具体输注多少剂量血液制品的关键指标。

  医生应该要依据血常规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来判定到底要不要输血,输何种成分的血液制品。而且输血后24小时仍要再次检查血常规,以评估输血后的疗效。

  截至2023年7月31日,世界上被认可的人类血型系统共有45种,包含360种红细胞抗原。这45个血型系统包括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MNS血型系统、Kidd血型系统、Duffy血型系统、Kell血型系统、Lewis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等。目前常说的血型指:ABO血型和Rh血型。

  输血前进行血型鉴定,一是为了配血,二是保证输血安全。血型不合,输血易产生溶血反应使输入的红细胞聚集而引起血管堵塞或溶血反应,危及患者生命。

  凝血功能检测大多数都用在判断凝血功能是不是正常,具有输血指征后才能选择输注血浆、冷沉淀等血液制品。

  输注血浆、冷沉淀后,要做凝血功能的复检;凝血四项和血栓弹力图均可对血液输注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血液中病毒检测存在“窗口期”(即感染病毒后不能通过检测的新方法诊断的最近一段时间)的问题仍是世界难题,输血导致血源疾病的传播,仍不可避免。

  为了解患者有无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每次入院输血前必检:乙肝六项、丙肝、艾滋病、梅毒。如果之前没有病毒,输血以后出现病毒,则可优先考虑是通过输血传播,通过倒查能够找到传染源,同时避免更多人感染病毒。另有些传染病虽可经输血传播,但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被感染,患者在未输血前已被感染,如果不进行输血前检查,就说不清是经输血感染还是其本身已被感染,需要将病人输血前和手术前检查的资料做区别。

  每一次输血前都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旨在选择献血者与患者配血相合的血液输注,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患者和献血者ABO和Rh(D)血型虽然一样,交叉配血却不相合的现象,这样的一种情况是由ABO血型抗体以外的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

  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目的是将患者血清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早发现,提前准备相合血液,防止因为输注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除急诊用血外,血型初次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可以使用同一个标本且不得同一次采集(即双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