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文科实验室与计算批评的研究形态
发表时间: 2025-04-06 07:28:05 作者: 行业新闻
本网综合报道,2024年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优势学科“新知系列讲座”第四讲“文科实验室与计算批评的研究形态”在院媒体中心举行。讲座由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孵化计划“面向文学大数据的数字人文与计算批评研究”项目组负责人、文学研究所数字信息研究室负责人赵薇副研究员主讲,现代文学研究室青年学者霍艳与谈,现代室负责人程凯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赵薇介绍了北美文学数字人文实验室的状况,追溯了它们在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屡遭误解的工具主义根源。在提及自己的跨学科经历时,她认为今天的人文学者无法回避数字时代的媒介与技术变革,需要迎难而上,然而纯粹受方法创新驱动,并不足以构成人们采用理工科的方式来从事人文研究的理由。所幸计算批评为咱们提供了坚实的立场支撑,让人文知识分子能够最终靠建模以及不断的模型检验与细读检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拆解黑箱,破除掉工具套用过程中的手段-目的思维,这一AI时代愈发严重的问题,充足表现其深度介入的主体性,而不单单是对人文学术的产业化趋之若鹜。
赵薇还谈到近年国内文科实验室建设逐渐升温,中国社会科学院去年来也进入实验室建设高潮,一系列孵化计划是其中的亮点,体现了院里重视青年学者、在谨严中求新的精神。最近文学研究所正在落地一个实验室——数字人文与文学计算批评实验室,希望可以立足于这一跨学科合作的前沿阵地,探索出一条融合了数据分析、文学建模与细读批评的计算批评路径,用实际行动践行“有组织的科研”。
结合几个量化实例。赵薇分享了从十年前运用网络分析对李劼人人物观所做的研究,到近三年来与程宁合作基于机器学习的现代汉诗节奏理论重构、与康吉赢共同完成的二十世纪美国小说生态批评的远读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大都经过了数十次实验和无数次推倒重来,文献搜集与数据化、大规模标注、文学建模、数据分析和阐释批评等环节必不可少,投入较传统研究数倍的精力和心血——这些努力无不是为了让“假设-验证”的实验设计,能够贴切地整合到推理和论证中去,成为文学批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这一形态最终得以进入传统人文学术的法眼。
霍艳认为数字人文不能仅仅呈现为一种结果性的操作程序、软件和算法,也要让其他人文学者明白其中的计算原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研究,成为一种可推广、拓展的研究方法。同时,数字人文学者的焦虑往往是双重的,不仅要面对自身领域中“鱼龙混杂”的环境,还需要面对量化科学的范式与传统文学研究融合的问题,而计算批评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通过不断的检验和不同尺度上的建模,搭建了远读和细读之间的桥梁。
程凯作总结发言指出,赵薇的计算批评研究让我们意识到,数字人文也可以从文学史的深处出发回应传统问题,所谓量化方法只是研究中的一个步骤,而绝非要另起炉灶、另立门户,她这一类探索能达到的高度,将会决定人们看待这样的领域的态度。
数字人文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结合了信息技术与人文学科,旨在通过数字技术解决人文学科中的问题。数字人文,也被称为人文计算,是信息技术与文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等传统人文学科的融合。它涉及文本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可视化、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网络和社会化媒体分析、数字档案和数据库创建等多个角度。
- 上一个: 烟台造黑科技闪耀国际展会
- 下一个: 2025中国生物医药发展大会暨展览会9月广州盛大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