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染色法知识点汇总

发表时间: 2025-04-19 04:34:04 作者: 行业新闻

  1.瑞氏染料 由酸性染料伊红(E-)和碱性染料亚甲蓝(M+)组成。伊红一般为钠盐,有色部分为阴离子。亚甲蓝(又称美蓝)为四甲基硫堇染料,有对醌型和邻醌型两种结构。一般为氯盐,即氯化美蓝,有色部分为阳离子。美蓝简单氧化为一、二、三甲基硫堇等次级染料(即天青)。将适量伊红、美蓝溶解在甲醇中,即为瑞氏染料。甲醇的效果:一是溶解美蓝和伊红;二是固定细胞形状。

  2.染色原理 既有物理的吸附效果,又有化学的亲和效果。各种细胞成分化学性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粉赤色,称为嗜酸性物质;细胞白、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胞质为酸性,与碱性染料美蓝或天青结合,染紫蓝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状况与伊红和美蓝均可结合,染淡紫赤色,称为嗜中性物质;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胞质、核仁含较多酸性物质,染成较稠密的蓝色;中幼红细胞既含酸性物质,又含碱性物质,染成红蓝色或灰赤色;完全老练红细胞,酸性物质完全消失后,染成粉赤色。

  3.pH值的影响:细胞各种成分均属蛋白质,因为蛋白质系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易与伊红结合,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染色偏红,细胞核呈淡蓝色或不染色;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易与美蓝结合,一切细胞呈灰蓝色,颗粒呈深暗,嗜酸性颗粒呈暗褐,乃至棕黑色,中性颗粒偏粗,呈紫黑色。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冲刷用水应近中性,否则可导致细胞染色反响呈色反常,形状难以辨认,乃至过错。